德克西尔,专注工业传感——精准感知每一数据节点。

新闻资讯

Technical articles

×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2023年,哪家氢能公司更受资本市场喜爱!

来源:德克西尔 时间:2024-01-18 11:02:46

2023年氢能产业链,虽然没有2022年国氢科技一个独角兽将45亿元融资额收归账下的“业绩”,但是据氢能汇统计,也有38家氢能企业进行了47轮融资。部分企业没有公布融资额度,仅以公布的具体数字计算,融资额超40亿元。就融资数额看,除了国鸿氢能在港交所上市的成功融资14.56亿港元,阳光氢能在年末6.6亿元的融资为最大。

6家企业完成了2轮以上的融资。其中,中科氢易和苏州福氢两家企业分别完成了3轮融资。就融资方向看,氢燃料电池、制氢设备、氢储运设备依旧是融资和投资重点。

融资项目汇总如下:

各企业及融资情况详解:

1、羚牛氢能

羚牛新能源科技(上海 )有限公司1月完成5000万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由南湖氢能产业基金领投。羚牛氢能与浙江海港集团共同打造了“东方氢港”中最重要的场景绿色集装箱运输港口。该项目从测试到分批投放,前后已运行18个月,共完成50辆燃料电池重卡和一座管道输氢的加氢站配套。本轮融资将用于支持这一项目的运营。

羚牛氢能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新兴的氢能物流科技企业,通过聚合国内的氢能产业链资源,推广应用氢燃料电池汽车。

2、唐锋能源

上海唐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3亿元的C轮融资,由金浦智能、前沿投资、东风资管联合领投,陕煤秦岭科创投、上银国际、久奕投资、石雀投资跟投,高瓴创投和朗玛峰创投作为老股东持续追加投资,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膜电极研发和产线升级。

唐锋能源创立于2017年,是掌握膜电极设计、材料、工艺、设备、测试评估等全套核心技术的高科技公司。公司的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是上海交通大学的章俊良教授,在氢能与燃料电池行业深耕20余年。

3、上海碳际

本年度上海碳际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完成两次融资。1月,武岳峰资本独家投资数千万元,主要用于制造工厂能力与质量提升、新产品开发、团队建设和市场营销等,从而加速公司在氢能和燃料电池上游核心材料的产业化进程。5月千万级融资是由上海科创系的海望资本独家投资。本次融资资金将用于加大产品技术研发投入、加快原纸合资工厂建设、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服务能力。

上海碳际是燃料电池炭纸和气体扩散层制造商,于2021年在上海嘉定成立。2023年3月17日,上海碳际GDL量产线投产贯通仪式圆满举行,标志着上海碳际已具备了卷对卷炭纸和气体扩散层批量制造能力。

4、科润新材料

科润新材料2.4亿元C轮融资由红杉中国领投,北汽产投、未势能源、宇通集团、通用技术资本、架桥资本、盈鼎投资等联合投资,老股东熔拓资本、四海新材等继续加码投资。

科润集团成立于2011年,是国内质子交换膜材料头部企业之一,解决了我国钒液流储能电池和氢燃料电池领域“卡脖子”的核心膜材料难题,实现了全氟磺酸质子膜的国产自主化。

5、中科氢易

宁波中科氢易膜科技有限公司在本年度三次成功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近亿元。

中科氢易成立于2022年5月,由中科院背景膜团队发起,创始人为何庆一博士,专注于高分子隔膜产品研发,在研产品包括复合膜、离子溶剂膜和阴离子交换膜,主要面向碱性电解水制氢及碱性体系液流电池市场。

6、铧德氢能

2月,江苏铧德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完成B轮融资,投资方为东吴创新资本,以生产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

投资方为东吴创新资本。铧德氢能于2018年7月成立,公司专业从事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及分布式能源装备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公司的CarNeu系列大功率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可以直接消纳氢气并提供完全零碳的电能和热能。

7、刻沃刻科技

2月,中山市刻沃刻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千万级天使轮融资,由险峰长青独家投资,明德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主要用于团队扩张及产线配套设施完善。11月,刻沃刻科技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的Pre-A轮融资。本轮领投方是线性资本,跟投方是老股东险峰长青,明德资本担任本轮独家财务顾问。此次募集资金将用于研发产品,团队建设,扩建产线及配套设施等方面。

刻沃刻科技成立于2019年。创始人易建华是材料领域资深专家。刻沃刻科技主攻碱性制氢ALK复合隔膜,并成功自主研发出国产碱性制氢第三代复合隔膜K系列。

8、慕帆动力

3月,上海慕帆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5000万元的战略融资,本轮融资由远景能源独家投资。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产品研发投产、团队扩充、拓展业务等方面。

慕帆动力成立于2015年,主要产品为泛氢燃料燃气轮机,致力于清洁能源零碳发电,产品可用于分布式能源、清洁能源电站、可再生电-氢-电储能发电等多个场景,是德国B&B-AGEMA工程技术公司在中国设置的研发设计中心,致力于为中国区客户提供针对燃气轮机、汽轮机等涡轮机械技术咨询和工程服务。

9、氢新科技

氢新科技(深圳)有限公司3月完成了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此次投资由普华资本和信天创投共同投资,普华资本领投。本轮募集资金将用于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核心器件中试产线建设和研发投入。5月,再获新一轮千万元级别天使+轮融资。产业战略方领投,汉能创投和老股东信天创投跟。本轮募集资金将继续用于公司中试产线建设、团队建设。

氢新科技成立于2022年,是一家专注于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小型化技术与产业化,核心团队来自德国亚琛工业大学。

10、氢途科技

3月,浙江氢途科技有限公司获8000万元融资,投资方为中金公司。本轮融资将用于公司核心技术迭代、产线扩建。

氢途科技成立于2016年,专注于燃料电池系统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氢燃料电池系统及核心零部件产品,以及提供氢燃料电池相关的工程服务。2022年10月,公司已经获得由中广投资和泰恒投资等机构完成的1.24亿元B轮融资。

11、中太科技

4月,中太(苏州)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完成A轮近亿元人民币融资,由浙能基金、辰韬资本、中圣科技、致微管理等联合投资,老股东苏州国信持续加码。本轮融资公司将用于LNG及液氢储运领域的技术与产品研发、产业落地及人才储备。

2022年12月23日,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与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中太(苏州)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合作共建乌海至呼和浩特输氢管道暨“内蒙古氢能走廊”项目,该项目拟建设我国压力最高、长度最长的氢气干线管道。

12、氢易能源

陕西氢易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两次融资。4月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重塑集团、华法资产与陕西高校科创基金。融资视为集成化的储放氢流程模拟中试试验及商业化产品。10月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由国中资本领投,西安财金跟投。本轮资金将用于产线建设与持续研发,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国内有机液态储氢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

氢易能源公司团队脱胎于西安交通大学化工学院,基础研究团队由方涛教授始建于2009年,是全球范围内开展LOHC技术(Liquid Organic Hydrogen Carriers,液态有机物储氢)研究的首批团队之一。从技术路线上来看,氢易能源选取的是基于氮杂环芳烃的储放氢体系。氢易能源花费数年时间,自研了氮杂环芳烃的全合成工艺,大幅降低了储氢载体的获取成本。而在储/放氢催化剂方面,氢易能源技术团队已持续研究十余年,是公司的传统优势方向。

13、东德实业

5月,烟台东德实业有限公司宣布完成亿元级A+轮融资。此轮融资由国内一线投资机构达晨财智领投,春阳资本、润土投资、欧富创投、华实资本、万银资本参与投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公司“氢能核心装备产业园区”的建设,园区内将建设行业内最大的氢能装备压缩机生产线、空气系统生产线以及氢气循环系统生产线。

东德实业成立于2017年,东德实业是冰轮海卓氢能技术研究院孵化的公司,这一研究院是冰轮集团推动能源互联互补综合利用设立的、致力于国内氢能产业技术核心研发和制造基地。也就是说,东德实业是冰轮集团打造的针对氢能产业技术进行研发与转化的前沿阵地。专注于氢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空气压缩机和氢气循环泵的研发和生产。

14、丰电科技

5月,北京丰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得7000万元融资,由知一投资、万得影响力股权投资,以持续加强空压缩机产业链。

丰电科技成立于1997年,主营业务包括空气压缩机和氢气全产业链压缩机,2013年于新三板挂牌。根据2022年年报数据,这两项业务的增长率都超过140%,氢气压缩机等装备制造三年连续保持三位数增长。

15、锋源氢能

锋源新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在6月连续获得B轮、B+轮合计近亿元融资。

锋源氢能专注“四大零部件”——电堆、膜电极、双极板和催化剂,形成150项发明专利,具备国产化和自主化量产能力。2017年成立。

16、大陆制氢

天津市大陆制氢设备有限公司在6月8日举行了投资交割暨二期厂房奠基仪式。此次投资交割,大陆制氢通过股权融资引进东方江峡产投(系中国东方电气集团、中国长江三峡集团下属企业合资设立的产业投资机构)、招银国际等战略投资者,获得1亿元资金投资。

与此同时,大陆制氢二期厂房也正式奠基,该现代化厂房面积8000平方米,产能升级后,制氢装备可达320台套/年,将充分满足绿氢项目带动下的电解水制氢装备市场需求。大陆制氢是我国老牌电解制氢设备制造商。

17、鲲华科技

上海鲲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7月完成超亿元B轮融资,由申能集团旗下基金、复容投资、中科图灵等共同投资。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新研发投入和产业化基地建设,以及生产流动资金。

鲲华科技是申能集团旗下公司,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燃料电池技术及产品应用开发商,致力于燃料电池技术及产品应用开发,面向氢储能、智慧交通等应用领域。公司目前已完成500kW~1MW氢储能发电系统的设计与研发。

18、氢源智能

北京氢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6月宣布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本轮由科创板上市公司北京理工导航控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领投,领航投资合作基金跟投。

氢源智能成立于2021年,是北京理工大学学科性公司理工清科与周辉团队联合发起设立,主要开展智能导航系统、特种无人机、固体氢动力模块及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氢源智能目前的主要客户包括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航天科技等大型企业和军工院所。

19、臻泰能源

浙江臻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7月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由耀途资本和物产中大投资联合领投,水木创投、粤科资本和丽水市国投跟投。融资主要用于完成固体氧化物电池技术的产品化、电池及关键设备的产线建设,以及新型低成本综合长时储能站技术的开发。

臻泰能源2016年2月在浙江成立,自有的高温燃料电池技术主要解决目前高温燃料电池技术普遍存在的热循环不耐受、启动慢以及使用成本高等难题。

20、赛克赛斯

山东赛克赛斯氢能源有限公司7月完成B轮数亿元融资,由朝希资本领投、海通并购资本联合领投,铁泰基金等跟投,泰合资本担任此次交易的独家财务顾问。本次融资募集资金将用于绿色氢能产业园投建、产品研发、完善知识产权布局和打造顶尖人才团队。

赛克赛斯成立于2007年,致力于PEM纯水电解制氢设备的研发、生产和应用推广。是国内少数可自主生产并交付兆瓦级PEM纯水电解制氢设备的企业,并已成功交付国内首台单堆制氢量300Nm³/h设备,也是唯一实现国产单系统500Nm3/h制氢量设备出货的公司。

21、秦氢元

秦氢元(陕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8月完成近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由英诺天使基金领投,融资将为公司在氢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空压机产品的定型、产线搭建、市场拓展和技术研发升级等方面提供强大的发展动能。

秦氢元是车载氢燃料电池用超高速空压机研发商,成立于2022年10月,由西安交通大学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产业孵化,在氢燃料电池空压机方向的研究已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

22、氢枫

江苏氢枫能源装备有限公司在9月完成D轮股权融资。本次融资由青岛海洋投资集团领投,前三轮主要投资者软银中国资本、宜兴环保科技创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清大明韵等跟投。

氢枫(中国)成立于2016年,位于上海。氢枫为国内领先并覆盖国际市场的氢能综合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提供氢能生产、储存、运输和应用的全产业链产品及服务。

23、福氢氢能

苏州福氢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分别在9、10、12月分别完成三轮融资,都是数千万级。其中9月的融资由金浦智能领投,前沿投资、苏创投、苏高新股份等机构跟投,本轮资金将用于技术研发及产能和团队升级。

福氢氢能成立于2022年,主要产品是质子交换膜,产品应用于燃料电池和PEM电解水制氢领域。福氢氢能已建立起质子交换膜量产线,产品已在客户端完成批量测试验证,实现批量出货。

24、清氢科技

清氢(北京)科技有限公司9月获得千万级种子轮融资,由启迪之星创投独家投资,云道资本担任长期独家财务顾问。此轮资金用于技术研发、市场开拓和公司运营。成立于2020年的清氢科技,致力于电催化核心材料、下一代膜电极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

清氢科技的技术团队主要来自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燃料电池实验室,实验室创始人是毛宗强教授。清氢科技首席科学家王诚教授为燃料电池国产化开发的领军学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电转换用催化剂载体及其催化剂技术研发”项目负责人。

25、国科领纤

国科领纤新材料(常州)有限公司分别在5月和9月完成两轮融资,麟阁创投都参与了融资,融资资金将用于公司碳纤维原纸和碳纸产线建设。

国科领纤成立于2023年,聚焦氢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碳纸及相关材料的技术攻关和产业化,致力于实现关键材料国产化。国科领纤也是目前国内唯一具备连续纤维处理、碳原纸生产、碳纸生产全流程技术及批量化生产能力的团队。国科领纤创始人吴刚平博士,其带领的团队核心成员均来自于国内最早从事氢燃料电池碳纸研究单位——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26、碳能科技

碳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9月完成超亿元A2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朱雀资产领投,联想之星、力鼎资本跟投,资金主要用于产品升级、产线建设、市场推广、团队建设、研发等。

碳能科技的第三代复合隔膜材料碳能科技于2015年创立,主要研究方向是负碳技术。自主研发了二氧化碳电还原催化剂和电解池隔膜技术。公司自主研发的第三代碱性电解水制氢复合隔膜材料,大幅降低了电解水制氢的能耗,保障大功率电解槽的安全运行。已经能实现2米至2.5米宽幅的量产,并和中船718、隆基氢能等企业达成合作。

27、协氢新能源

协氢(上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0月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本轮投资方为泉为科技等,本轮资金主要用于建设小型风冷氢燃料电池生产线,以及布局膜电极、碳纸等前端材料。

协氢新能源是国内最早开发风冷燃料电池系统的原创发明人、小型两轮车用燃料电池国内第一发明人,在小型燃料电池领域拥有领先的研发基础和专利拥有量。目前,公司的产品主要产品为小型风冷氢燃料电池,主要应用在两轮车、无人机、移动电源、小型游船、无人快递车等场景。

28、浙江蓝能

10月,浙江蓝能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数亿元战略股权融资,本轮融资经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遴选,确定了由中国石化资本领投,光速光合、高瓴创投、孚腾资本、气候资本、中金资本、国泰君安、上汽集团、混改基金、鲁民投等10名国内知名产业及金融机构投资人共同参与投资。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氢能及其他清洁能源或气体储运装备的研发和产线建设,加速推动我国氢能产业化及商业化进程。

浙江蓝能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集研发、制造、销售、服务及系统集成为一体的专业化气体储存、运输装备制造企业。目前,公司自主研发的长管拖车、碳纤维缠绕高压管束集装箱、站用高压/超高压储氢瓶组等系列产品稳居市场领先地位。

29、涌氢能源

涌氢(深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0月获得数千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此次融资将主要用于公司研发投入、市场拓展以及公司运营扩编等。

涌氢能源成立于2023年,是由两位电化学与材料领域的牛津大学博士发起成立。公司立足于新材料和电化学测试技术,致力于高效率、低成本的PEM电解水制氢催化剂的研发与生产。公司自主研发新一代低成本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水制氢催化剂与膜电极组件,助力降低PEM电解槽价格,实现绿氢的平价化。

30、氢航科技

浙江氢航科技有限公司11月,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本次融资由上汽恒旭领投,老股东兴华鼎立、微光创投超额加注,助推公司深化空冷燃料电池在航空、车辆、船舶、电源等全产业链方向的发展,毕马威担任FA。

氢航科技成立于2017年11月,是一家拥有空冷氢燃料电池研发应用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轻量化空冷燃料电池的多元化应用,目前在无人机、小型车辆、电源、工业及船舶领域均有应用落地。

31、三氢科技

江苏三氢科技有限公司11月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深圳中南创投独家投资,资金主要用于工厂和产线建设、产品开发、团队建设和市场营销等,以此加速公司产业化进程。

三氢科技成立于2022年8月,团队核心成员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知名院校,曾在上海神力和潍柴巴拉德等头部企业担任重要职务,主要业务是智能一体化氢燃料电池堆及模压石墨双极板的设计、制造及销售。

32、动氢新能

北京动氢新能科技有限公司11月获得人民币千万级种子轮投资,遨问创投为本轮独家投资方。

北京动氢新能成立于2023年,创始团队在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催化剂领域拥有十多年研发经验。助力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

33、海得利兹

北京海得利兹新技术有限公司12月完成Pre-A轮融资,本轮投资方为水木易德投资,水木兴创。

海得利兹创建于2017年12月,是国内少有专注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的氢能智造型企业,技术源自以相艳博士为核心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十余年的产品研发积累,现已形成高温质子交换膜、膜电极、电堆、甲醇重整高温膜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及测试平台五大自主知识产权核心产品。

34、氢羿能源

北京氢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2月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本轮投资方为中科创星,此次融资主要用于从催化材料、膜电极到电解槽及系统的整套技术研发、首期产能建设、兆瓦级大功率电解槽生产及市场拓展。

氢羿能源成立于2023年10月,聚焦PEM电解水制氢电解槽及配套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高效长寿命催化剂、高电密膜电极、单槽最高可达1-2MW电解槽、配套辅助系统等。

35、莒纳科技

绿氢电极供应商上海莒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10月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本轮由长江创新领投,东方嘉富、阳光照明跟投。

莒纳科技2019年成立于上海临港,自正式运营以来,在推进绿氢电极材料技术革新和市场验证方面不断前进。2022年以来完成了两轮总计1.5亿元的融资,成为电解水制氢电极材料市场的有力参与者。除生产碱液电极外,莒纳科技还布局PEM膜电极和AEM膜电极产品。

36、国鸿氢能

12月5日上午,国鸿氢能科技(嘉兴)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证券交易所首发上市。每股定价19.66港元,此次公开发行7952万股,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估计约为14.56亿港元。

作为本土孵化及培育的重要氢能独角兽企业之一,国鸿氢能是继亿华通之后第二个以氢燃料电池为主营产品的上市企业。

37、清能股份

江苏清能新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的HET Hydrogen Pte. Ltd.(以下简称“HET”)12月获得了来自全球领先矿业公司英美资源集团(英国)的战略投资。铂族金属是PEM电解设备能够规模化市场推广的关键,HET和英美资源集团将共同优化铂族金属的使用,进一步推动PEM电解技术的变革。

清能股份成立于 2003 年,主营业务覆盖燃料电池、电解水制氢及氢能装备三大板块。HET依托于清能股份在质子交换膜技术方面的丰富经验,同时得到全球领先铂族金属生产商英美资源集团的资金和技术背书,即将实现兆瓦级电解系统的商业化运行。

38、阳光氢能

12月31日,据君联资本官微消息,阳光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近日完成A轮融资,金额达6.6亿元人民币,本轮融资由君联资本领投。

阳光氢能作为阳光电源的子公司,专注于电解制氢技术的研发和生产。自主研发、生产PWM制氢电源、碱性电解槽、PEM电解槽、分离纯化系统及智慧氢能管理系统,阳光氢能已经构建了完整的电解制氢产业链。
                                                                                                                                                                               来源:国际氢能网



关注公众号

了解更多传感器知识

公众号:德克西尔

传感器产品二维码

加微信

购买传感器产品

微信号:Drksir-13515810281

相关内容推荐
机器人姿态控制倾角传感器响应速度

机器人姿态控制倾角传感器响应速度

        在机器人技术中,尤其是足式机器人、机械臂、AGV/AMR等动态场景中,姿态控制的实时性直接决定了机器人的稳定性、灵活性和精度。倾角传感器(更常见的是惯性测量单元IMU)作为感知机体姿态的核心部件,其响应速度至关重要,任何延迟都可能导致控制系统失稳、动作失调。        一、响应速度的内涵:带宽与延迟        对于机器人控制而言,响应速度主要体现在两个关键参数:        1.带宽:指传感器能够准确跟踪的最高频率信号。带宽越高,意味着传感器能更快地反映姿态变化。机器人的运动频率通常在几十赫兹以内,IMU的带宽应远高于此(通常需>100Hz),以确保能无失真地捕捉到所有运动细节。        2.输出延迟:指从物理姿态变化到传感器输出有效数据的时间间隔。这个延迟必须尽可能小,通常要求小于控制周期的1/10。例如,控制循环为1ms,则传感器延迟最好小于100μs。        二、响应速度对机器人控制的影响        •平衡控制(如两足机器人):机器人需要实时感知自身的俯仰和横滚角度,以及角速度,以便在即将失去平衡时迅速调整关节力矩。如果IMU响应慢,反馈信号滞后,控制系统就如同“踩着高跷蒙眼走路”,无法及时纠正倾斜,导致摔倒。        •精准运动(如机械臂):高速运动的机械臂需要精确的起始和停止姿态。IMU可以提供比电机编码器更全局的姿态反馈,用于振动抑制和轨迹补偿。延迟会使补偿时机错误,产生过冲或抖动。        •AGV/AMR导航:在崎岖路面或加速/刹车时,车体会发生倾斜。快速的姿态反馈有助于导航算法进行补偿,确保定位精度和安全避障。        三、德克西尔提升IMU响应速度的技术途径        德克西尔为机器人领域设计的IMU,从以下几个层面优化响应速度:        1.高速传感器芯片:选用高带宽、低噪声的MEMS加速度计和陀螺仪芯片,从硬件上奠定高速响应的基础。        2.高速数据采集与处理:采用高性能微处理器(MCU),支持高速SPI或I2C接口读取传感器原始数据,并运行复杂的传感器融合算法(如互补滤波、卡尔曼滤波),整个处理流程耗时极短。        3.优化的传感器融合算法:算法本身的设计决定了性能和延迟的平衡。德克西尔的算法经过精心优化,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计算步骤,降低输出延迟。同时,算法具有高带宽特性,能保留机器人运动的高频成分。        4.高刷新率与低延迟输出:德克西尔机器人IMU的输出数据刷新率可配置高达500Hz甚至1000Hz,且从数据就绪到通过接口(如UART、SPI)输出完毕的延迟稳定且微小(通常<1ms),完全满足大多数机器人的实时控制需求。        四、选型建议:响应速度与控制需求的匹配        并非所有机器人应用都需要最高的响应速度。        •低速AGV、服务机器人:对姿态反馈速度要求相对较低,几十赫兹的带宽已足够。        •工业机械臂、无人机:需要较高的动态性能,带宽应在100Hz~200Hz。        •高速并联机器人、竞技机器人、足式机器人:对响应速度要求最高,需要选择带宽>200Hz的低延迟IMU。        总结        在机器人姿态控制环路中,IMU的响应速度是影响系统性能的关键一环。德克西尔通过精选高速硬件、优化融合算法和实现低延迟输出,为各类机器人提供了从标准到高性能的IMU解决方案,确保机器人的“小脑”反应敏捷,动作精准流畅。
2025.10.31
海事监测倾角传感器防水防腐要求

海事监测倾角传感器防水防腐要求

        海事地理监测,包括船体姿态监测、航道浮标倾斜监测、海上平台安全监测等,其所处的环境是地球上最严苛的类别之一:高湿度、盐雾侵蚀、波浪冲刷、巨大的温度变化。用于此领域的倾角传感器,其可靠性首先取决于防水和防腐能力。德克西尔深刻理解海洋环境的挑战,其专用传感器从设计之初就遵循着远超普通工业品的标准。        一、海事环境的严酷挑战        1.高压水侵入:传感器可能被波浪持续冲刷、甚至短暂浸没在水中。        2.盐雾腐蚀:含有氯离子的盐雾对金属外壳、接插件和内部PCB具有极强的电化学腐蚀性,会导致部件锈蚀、线路短路。        3.高湿与凝露:长期处于高湿环境,非密封的传感器内部会凝露,导致电路受潮失效。        4.生物附着:长期水下工作,可能面临贝类等生物的附着。        二、核心防护等级解读与德克西尔的标准        1.防水等级:IP68/IP69K是必备        •IP68:这是海事应用的基本要求。它表示设备可长期在指定压力和时间下浸没在水中而不漏水。德克西尔海事级传感器的IP68标准通常意味着可在数米深水下长期稳定工作。        •IP69K:更高等级的防护,能承受高温、高压水流的冲洗。对于安装在甲板上需要经常冲洗的设备尤为合适。        •实现方式:德克西尔采用一体化金属外壳激光焊接、或采用高强度工程塑料与金属底座通过超声波焊接成型。所有出线口均采用军工级防水格兰头或水下接插件。        2.防腐等级:至关重要        防水不等于防腐蚀。盐雾会腐蚀外壳和安装件。        •材料选择:德克西尔海事级传感器外壳优先采用316L不锈钢,这种材质比普通的304不锈钢具有更强的抗氯离子点蚀能力。对于非金属部分,采用耐候性极强的特种工程塑料。        •表面处理:金属表面进行多层特种防腐涂层处理,如环氧树脂烤漆、镀锌镍合金等,形成致密的保护层。        3.接插件的要求:        普通接插件在海洋环境下会迅速腐蚀。德克西尔规定必须使用不锈钢材质的防水接插件,例如符合M12或M16标准的连接器,防护等级同样达到IP68/IP69K,确保连接点的万无一失。        三、超越防护:电气设计与内部保护        仅有外壳防护是不够的:        •PCB三防漆:传感器内部的印刷电路板(PCB)必须喷涂厚层的三防漆,以隔离盐雾和湿气,防止电路腐蚀和短路。        •灌封工艺:对于极端应用,德克西尔可采用高级环氧树脂或硅胶对传感器内部空腔进行完全灌封。这不仅进一步增强了防水、防潮和抗振动能力,还能有效散热。        四、德克西尔海事地理监测解决方案应用        •智能浮标/航标姿态监测:监测浮标是否发生倾斜、倾覆,确保航道安全。传感器需长期浸泡或经受风浪。        •船体姿态实时监测:安装在船舷,为船舶稳性系统提供横摇、纵摇数据,需抵御甲板上浪。        •海上风电桩基监测:监测风机基础在洋流、风浪作用下的微小倾斜变化,对传感器的长期稳定性要求极高。        总结        为海事地理监测选择倾角传感器,绝不能仅看角度精度指标。IP68/IP69K的防护等级、316L不锈钢材质、专业防水接插件和内部PCB防护是保证其在该领域能否长期存活的基础。德克西尔海事级倾角传感器正是基于这些严苛的标准进行设计和测试,确保在恶劣的海洋环境中提供持续、可靠的姿态数据,为海洋航行与开发安全保驾护航。
2025.10.30
无线倾角传感器传输距离与功耗平衡

无线倾角传感器传输距离与功耗平衡

        无线倾角传感器为结构监测、农业、野外勘探等无法布线的场景提供了巨大便利。然而,传输距离和功耗是一对固有的矛盾体。用户总希望“传得远、用得久”。德克西尔通过科学的通信技术选型和智能的电源管理策略,在无线倾角传感器设计中实现了二者的最佳平衡。        一、传输距离与功耗的核心矛盾        •传输距离:主要由无线通信模块的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天线增益以及工作频段决定。增大发射功率可以传得更远,但会指数级增加功耗。        •功耗:是决定电池续航能力的根本。传感器的工作电流(采集、处理)和通信电流(尤其是发射电流)共同决定了平均功耗。        二、德克西尔无线通信技术选型与平衡策略        没有一种技术能同时在距离、功耗、数据率上做到最优。德克西尔根据应用场景提供不同方案:        1.远距离、低功耗(LPWAN技术)——适用于低频次、广域监测        •LoRa(劳拉)技术:        ◦特点:传输距离极远(视距可达10公里以上),功耗极低。        ◦平衡策略:牺牲数据率。传输速度非常慢(每秒几十到几百字节),适合几分钟甚至几小时发送一次数据。德克西尔基于LoRa的传感器,在休眠时电流可低于1μA,发射时电流约30mA,但持续时间极短。通过降低数据发送频率,可实现数年续航。        ◦适用:山体滑坡监测、水库大坝、农田灌溉等监测点分散、数据量小的场景。        •NB-IoT(窄带物联网)技术:        ◦特点:基于运营商蜂窝网络,覆盖范围广,穿透性强。功耗比LoRa略高,但无需自建网关。        ◦平衡策略:支持PSM(省电模式)和eDRX(扩展非连续接收)等深度休眠技术。德克西尔NB-IoT传感器大部分时间处于“深度睡眠”,只在预设时间窗口“醒来”与基站通信,平均功耗可做得非常低。        ◦适用:城市范围内的基础设施监测(如桥梁、井盖)、智能消防等。        2.中等距离、较高数据率——适用于区域性的频繁监测        •Zigbee/LoRaWAN(自组网):        ◦特点:可组成Mesh网络,扩展覆盖范围。功耗介于LoRa和4G之间。        ◦平衡策略:通过多跳路由中继数据,单个节点无需大功率发射。德克西尔方案可配置节点为“路由器”或“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可非常省电。        3.全球覆盖、高速率——适用于应急、移动车辆等场景        •4GCat.1/4G:        ◦特点:传输速度快,几乎无处不在。但功耗最高。        ◦平衡策略:主要用于需实时传输数据或移动的场景(如车辆监控)。德克西尔会配备大容量电池并外接太阳能板,或仅在车辆启动时工作(接ACC电)。        三、德克西尔的系统级功耗优化方案        除了通信技术本身,德克西尔在系统层面进行深度优化:        1.超低功耗硬件设计:选用超低功耗的MCU和传感器,优化电源电路,降低静态功耗。        2.智能休眠与唤醒机制:        ◦定时采集:绝大部分时间深度休眠,仅定时“醒来”采集发送。        ◦阈值触发:平时以极低频率工作,当倾角变化超过预设阈值时,立即提高采样率和发送频率,实现“无事休眠,有事上报”。        ◦外部唤醒:支持通过干接点或数字信号远程唤醒传感器。        3.数据压缩与打包:对数据进行压缩,并将多次采集的数据打包后一次性发送,减少通信次数。        总结        选择无线倾角传感器,本质上是为您的应用选择最合适的“距离-功耗-数据率”组合。德克西尔凭借对多种无线技术的深刻理解和丰富的电源管理经验,能够为客户量身定制最优的无线监测方案,在满足传输需求的前提下,最大化电池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2025.10.29
在线客服

业务咨询

技术咨询

售后服务

PC端自动化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