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一、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机理的研究现状:
1.引发因素的深入研究:
内部短路:机械外力作用(如碰撞、挤压、针刺)导致电池内部结构变形,使隔膜被刺破或损坏,正负极直接接触引发短路,这是热失控的常见因素之一。制造过程中的工艺问题或质量控制不严格,导致电极材料不均匀分布、隔膜缺陷等,也可能在电池使用过程中逐渐发展成内部短路。
电解质分解:高温条件下,锂离子电池中的有机溶剂会发生分解,产生气体和热量。常用的碳酸酯类有机溶剂在高温下会分解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气体,并且电解质分解产生的气体和热量会进一步与电池内部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进一步加剧热失控。
正极材料分解:高温环境下,正极材料的结构会发生变化,化学性质变得不稳定。例如钴酸锂等正极材料在高温下会分解产生氧气,氧气的释放会增加电池内部的氧气浓度,为燃烧等剧烈反应提供条件,并且正极材料分解产生的氧气会与电解质发生反应,进一步释放热量。
负极材料反应:负极表面的固态电解质界面膜(SEI 膜)在电池温度升高或受到其他因素影响时会发生分解,导致负极与电解质之间的直接接触,引发一系列反应,产生热量。此外,充电速度过快或电流过大时,负极表面可能会形成锂枝晶,锂枝晶会刺穿隔膜,导致正负极之间的短路,从而引发热失控。
电池过充:过度充电时,正极材料中的锂离子过度脱出,导致正极材料的结构发生变化,同时电池内部的电压升高,引发一系列副反应。电解液组分在正极表面发生不可逆的氧化分解反应,产生气体并释放大量热量,导致电池内压增加和温度升高。
2.复杂反应过程的探索:
多阶段反应特征:热失控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目前研究将其大致分为几个阶段,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主要反应和热量释放特点。例如,最初可能是 SEI 膜的分解,随后是隔膜坍塌、内部短路,接着是正极与电解液的剧烈反应等。
相互耦合的反应:电池内部各组件之间的反应相互影响、相互耦合。例如,负极产生的气体可能会穿梭到正极侧,加速正极的放热反应;正极材料分解产生的氧气又会进一步促进电解质的分解等。
3.原位检测技术的发展:为了更准确地理解热失控机理,原位检测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金华教授和王青松研究员团队与暨南大学郭团教授团队研制出可植入电池内部的高精度、多模态集成光纤传感器,能够实现对电池热失控全过程内部温度和压力的同步精准测量,为研究热失控的演变过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3。
4.对电池体系热兼容性的关注:研究人员认识到电池材料(电极材料、电解质、添加剂等)之间的热兼容性对电池安全性至关重要。单纯提高某一组分的热稳定性无法确保电池整体的安全性能提升,需要综合考虑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机理的发展趋势:
1.多尺度研究:
微观尺度:借助先进的表征技术,如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同步辐射 X 射线技术等,深入研究电池材料在微观层面的结构变化和反应机理。例如,探究电极材料在热失控过程中的晶体结构演变、元素价态变化等,以更好地理解热失控的起始机制和微观反应过程。
宏观尺度:在宏观层面,关注电池模组和电池系统的热失控传播机制。研究热失控在电池组内的传播规律、热传递方式以及如何通过结构设计和热管理策略来抑制热失控的传播,对于提高大型电池系统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2.跨学科研究:
与材料科学结合:开发新型的电池材料,如具有更高热稳定性的电极材料、不易燃的电解质、耐高温的隔膜等。通过材料的创新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从根本上降低热失控的风险。例如,研究固态电解质替代传统的液态电解质,以解决液态电解质易燃的问题,同时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
与热物理学结合:深入研究电池内部的热传导、热扩散等热物理过程,建立更准确的热模型。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热量在电池内部的传递和积累过程,为电池的热管理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结合: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大量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预测电池的热失控行为。通过建立电池的数字孪生模型,模拟不同工况下电池的热行为,为电池的设计、制造和使用提供指导。
3.实际应用场景的针对性研究:
电动汽车应用: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对锂离子电池在复杂使用环境下(如高温、低温、快速充放电等)的热失控机理研究将成为重点。研究如何提高电动汽车电池系统的安全性,开发有效的热失控预警和防控技术,以满足电动汽车的安全标准和市场需求6。
储能领域应用:在大规模储能领域,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要求更高。研究人员将关注电池组在长期储能过程中的热稳定性,以及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热失控风险。同时,开发适用于储能系统的热管理技术和安全监控系统,保障储能系统的安全运行。
4.标准化研究: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广泛应用,制定统一的热失控测试标准和评估方法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有助于准确评估不同电池产品的安全性,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关注公众号
了解更多传感器知识
公众号:德克西尔
加微信
购买传感器产品
微信号:Drksir-13515810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