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前阵子暴雨夜,城区主干道一根路灯杆被失控车辆撞得当场倒塌,不仅堵了半条街,还差点砸到路过的电动车;还有去年台风过后,我们运维队全员加班排查,光是郊区路段就找出十几根倾斜的灯杆,既费人力又担风险——其实这些麻烦,早有设备能提前搞定。就是咱们常说的灯杆倾斜碰撞监测装置,这东西到底怎么盯着灯杆、提前报险?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
一、核心感知:从“被动承受”到“主动监测”
这装置能干活,全靠里头两套关键零件: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和倾角传感器。像车辆剐蹭、施工碰撞这种瞬间的力,加速度传感器都能接住,哪怕只是轻微震动,也能转成信号传出去;倾角传感器更实在,专门盯着灯杆歪没歪,不管是地基下沉,还是大风刮得摇晃,它都能把倾斜角度记下来,准头能到0.1°甚至更低,连细微的歪动都漏不了。
不过光敏感还不行,得能分清“真危险”和“瞎折腾”。比如风吹得灯杆轻轻晃,跟车撞得猛晃,要是分不清就老误报,运维队就得白跑。所以传感器里加了过滤算法,能把这些没用的信号筛掉,只有倾斜角度超了安全值,或者冲击力够大的时候,才会启动下一步预警。
二、数据传输:打通“现场到后台”的通道
传感器抓着了异常信号,得赶紧传给后台才行。现在常用两种传法:一种是走4G或5G信号,像路边没拉网线的灯杆,就靠这个实时传数据,而且信号都是加密的,不怕泄露,从捕捉到信号到后台收到,也就10秒以内;另一种是连有线网,要是灯杆旁边有配电箱,拉根网线接上,稳定性更好,还不用花流量钱。
还有些偏远地方,比如郊区公路的灯杆,信号弱还不好拉电,这种就用LoRa传输。这东西功耗低,设备装个电池就能用好久,就算信号差点,也能定期把灯杆的状态发回来,不会因为没信号、没电就断了监测。
三、后台分析:让数据“说话”,精准预警
数据传到后台,不是光存着就行,得能看出“哪儿危险、有多危险”。后台有个分析系统,会把实时数据和平时正常的数据比一比:要是发现灯杆倾斜角度越变越大,比如每小时歪了0.5°,或者一下子被撞得劲儿超过500N,就会标成“高危”;同时还能在地图上精准标出灯杆的位置,差不了1米,找起来特别方便。
预警也分轻重:要是只是轻微倾斜,就在运维人员的APP上发个提醒;要是情况严重,比如灯杆快倒了、被撞得很厉害,就会直接给负责人发短信,后台还会响警报,生怕没人看见。这样运维队能第一时间知道哪儿出事、该怎么处理,不会耽误时间。
四、现场联动:从“预警”到“处置”的无缝衔接
有些好点的装置,不光能给后台报信,现场还能自己预警。比如监测到灯杆被撞得很严重,装置自带的声光报警器会立马响起来、闪红灯,提醒旁边的行人和车赶紧躲开;要是灯杆连了智慧路灯系统,还能让路灯跟着闪,警示范围更大,避免二次危险。
另外,每次出问题,装置都会把细节记下来:几点撞的、撞得多重、灯杆歪了多少度,这些数据都能存着。后面要是要查是谁撞的、灯杆该怎么修,调出来一看就清楚,不用再靠人记、人猜,运维也能从“坏了再修”变成“提前预防”。
结语
说来说去,这灯杆倾斜碰撞监测装置,就是靠“传感器抓信号、传数据、后台分析、现场预警”这一套流程,把以前不会“说话”的灯杆,变成能提前报险的“智能杆”。不光能少出灯杆倒塌的危险,还能省不少人力——以前台风后得全员排查,现在靠设备盯着,能少跑70%的冤枉路,对咱们做道路运维的来说,真是省了大事。
要是你负责路灯、交通信号灯或者景区里的灯杆维护,想给灯杆装这套“保险”,或者需要根据你们当地的情况定制方案,欢迎直接联系我们,让每根灯杆都能安安稳稳地立在那儿。
关注公众号
了解更多传感器知识
公众号:德克西尔
加微信
购买传感器产品
微信号:Drksir-13515810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