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井盖作为城市地下管网的关键节点,其安全状态直接影响道路通行安全与市政设施运行效率。传统人工巡检模式存在响应滞后、成本高昂等问题,而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监测终端通过实时感知井盖位移、倾斜、水浸等异常状态,结合云端数据分析实现主动预警,已成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的核心解决方案。本文从设备选型、安装流程、调试规范及运维要点四个维度,系统阐述智能监测终端的部署技术要点。
一、设备选型与场景适配
1.1传感器技术路径选择
当前主流设备采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与倾角传感器融合方案,可同时监测井盖三维空间位移与倾斜角度。例如,MDR-WM-05井盖状态智能监测终端通过动态阈值算法,将振动干扰与真实异常进行区分,误报率降低至0.3%以下。对于地下水位监测需求,需选择集成液位传感器的复合型设备,其水位测量精度可达±1mm,响应时间小于2秒。
1.2通信协议适配
NB-IoT技术凭借其穿透性强、功耗低的优势,成为地下管网场景的首选通信方式。实测数据显示,在地下3米管井环境中,NB-IoT信号强度比4G高20dB,数据传输成功率达99.7%。对于信号盲区,可采用LoRaWAN组网方案,通过部署中继节点实现500米半径内的可靠覆盖。
1.3防护等级要求
设备需满足IP68防护标准,可在-30℃至70℃极端环境下稳定运行。德克西尔井盖状态传感器采用环氧树脂灌封工艺,通过2米跌落测试与盐雾试验,确保在腐蚀性环境中使用寿命超过8年。
二、标准化安装流程
2.1前期勘察与方案设计
井盖状态评估:使用激光测距仪检测井盖平整度,偏差超过5mm需进行调平处理
通信信号测试:通过NB-IoT信号测试仪采集RSRP值,低于-110dBm区域需调整设备安装位置或增设信号放大器
供电方案规划:锂亚硫酰氯电池在日均上报5次状态下可续航5年,对于高频上报场景建议采用太阳能辅助供电系统
2.2安装实施规范
复合材料井盖安装示例:
●使用U型卡扣将设备固定于井盖加强筋,扭矩值控制在3-5N·m
●采用AB胶与机械固定双重加固,胶层厚度控制在0.5-1mm
●连接天线时确保馈线弯曲半径大于5倍线径,避免信号衰减
铸铁井盖安装要点:
●钻取M6螺纹孔时需使用冷却液,防止金属碎屑进入井内
●安装支架与井盖接触面涂抹导电膏,降低电化学腐蚀风险
●设备倾斜角校准误差需控制在±0.5°以内
三、系统调试与验收
3.1功能验证测试
位移测试:使用液压千斤顶模拟井盖10°倾斜,系统应在30秒内触发报警
水浸测试:注入清水至液位传感器触发阈值,验证短信/APP推送功能
通信测试:通过AT指令检查模块注册状态,连续100次数据上报成功率需≥99%
3.2云端平台配置
在GIS地图标注设备经纬度,误差小于5米
设置三级报警阈值:黄色预警(倾斜5°)、橙色预警(倾斜8°)、红色预警(倾斜10°)
配置巡检人员响应时限:重点区域30分钟内到场,普通区域2小时内处置
四、典型应用案例
在某国家级新区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中,部署的智能监测终端实现:
井盖异常处置时效从48小时缩短至2.3小时
年均减少井盖事故损失超800万元
运维成本降低65%
形成包含12类异常事件的特征数据库,为AI预警模型训练提供数据支撑
在设备选型阶段,某项目团队通过对比测试发现,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方案的终端在复杂环境下稳定性显著优于单传感器设备。特别是在车辆高频通行路段,动态阈值算法可有效过滤98%以上的振动干扰,确保报警信息准确率。
结语
智能监测终端的部署需遵循"选型精准化、安装标准化、调试规范化、运维智能化"的原则。随着5G+AIoT技术融合发展,未来设备将集成更多感知维度,如气体浓度监测、结构健康诊断等,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向全要素感知、全周期管理方向演进。运维人员需持续更新技术知识体系,确保系统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为智慧城市安全运行构筑坚实防线。
关注公众号
了解更多传感器知识
公众号:德克西尔
加微信
购买传感器产品
微信号:Drksir-13515810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