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在河北省“交通强省”建设背景下,省内高速公路与国省道里程持续增长,但道路护栏碰撞事故后的“二次风险”成为交通管理难题。某段连接京津冀的双向六车道国省道,因货运车辆多、夜间通行量大,护栏碰撞后常出现“事故未发现、处置不及时”问题,不仅影响道路通行效率,还易引发连环事故。本文聚焦该路段应用德克西尔护栏碰撞监测终端的实践,解析其如何破解护栏安全管理痛点。
一、项目背景:护栏碰撞后的管理困境亟待突破
该路段全长45公里,串联3个货运物流园区,日均通行车辆超1.2万辆,其中重型货车占比达40%。由于路段多弯道、长下坡,护栏碰撞事故频发,传统管理模式存在三大痛点:
1.事故发现滞后:依赖过往司机报警或巡逻人员发现,平均发现时间超2小时,夜间甚至长达5小时,期间破损护栏易刮擦过往车辆;
2.定位精度不足:报警信息多为“某路段护栏损坏”,养护人员需沿途排查,平均到场处置时间超1.5小时;
3.数据追溯缺失:无法记录碰撞力度、时间等关键信息,难以分析事故原因,后续护栏优化缺乏数据支撑。
为解决这些问题,当地交通管理部门引入德克西尔护栏碰撞监测终端,构建“实时监测、精准定位、快速处置”的智能管理系统。
二、解决方案:德克西尔监测终端的技术适配
针对路段特点,德克西尔提供“终端部署+数据传输+平台管理”的一体化方案,核心优势集中在实时性、精准性与实用性上:
(一)终端设计:适配道路复杂工况
德克西尔护栏碰撞监测终端采用工业级硬件设计,具备三大适配性优势:
1.抗恶劣环境:外壳防护等级达IP68,可抵御-30℃~70℃高低温、暴雨、沙尘暴等天气,同时具备抗振动性能,适应货车通行带来的路面颠簸;
2.易安装部署:终端重量仅1.2kg,通过专用夹具固定在护栏立柱上,无需破坏护栏结构,45公里路段仅用3天便完成2250台终端安装;
3.低功耗运行:采用太阳能供电+锂电池备用方案,单次充电可连续工作72小时,全年无需频繁更换电池,降低运维成本。
(二)核心功能:实时监测与精准预警
终端搭载三轴加速度传感器与GPS定位模块,可实现:
1.碰撞精准识别:能区分“轻微刮擦”与“严重碰撞”,当碰撞力度超过预设阈值(如护栏位移≥5cm),10秒内触发报警,避免误报(如风吹动护栏的轻微晃动);
2.定位精度达10米:报警信息同步上传至交通管理平台,包含碰撞时间、位置(精确到具体桩号)、碰撞力度等数据,养护人员可通过手机APP直接导航至事故点;
3.数据实时传输:采用4G全网通模块,确保偏远路段信号稳定,报警信息传输延迟不超过30秒,平台同时推送短信至养护负责人与交警部门。
(三)管理平台:高效调度与数据复盘
配套的管理平台具备两大核心能力:
1.应急调度:自动显示事故点周边养护人员、车辆位置,生成最优处置路线,支持一键派单,缩短到场时间;
2.数据复盘:自动统计每月碰撞事故次数、高发路段、碰撞类型,为护栏加固(如在高发段增加防撞垫)、限速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三、应用成效:安全与效率双提升
自系统投运6个月以来,该路段护栏碰撞管理成效显著:
1.事故发现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30秒内,累计处置护栏碰撞事故32起,未发生二次事故;
2.养护到场时间从1.5小时压缩至40分钟,道路通行恢复效率提升60%;
3.通过数据复盘,在5处事故高发段加装防撞设施后,该区域碰撞事故减少75%。
四、用户评价:实战价值获高度认可
当地交通管理部门养护科科长表示:“德克西尔的监测终端彻底改变了我们‘被动应对’的模式。以前暴雨天夜间发生护栏碰撞,要等司机报警才能知道,现在平台实时报警,养护人员带着设备直接去处置,效率提高太多了。而且数据能帮我们找到事故高发原因,后续护栏优化更有针对性。”
一线养护班组组长反馈:“以前找事故点要顺着护栏慢慢排查,遇到夜间或恶劣天气特别费劲。现在APP直接导航到具体位置,还能看到碰撞力度,提前准备好合适的维修材料,工作轻松多了,也能更快恢复道路安全。”
五、结语
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智能化趋势下,护栏作为“道路安全最后一道防线”,其碰撞后的快速处置至关重要。德克西尔护栏碰撞监测终端通过“抗造耐用、精准预警、高效调度”的特性,为河北省某国省道筑起智能安全屏障。未来,随着技术迭代,该方案可进一步适配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等场景,助力交通管理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事中快速响应”转型。
关注公众号
了解更多传感器知识
公众号:德克西尔
加微信
购买传感器产品
微信号:Drksir-13515810281